2月份市场呈现涨跌趋势,3月份市场开始波动。从许多券商3月份最新的投资策略来看,市场上仍有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虽然市场的整体上升趋势不会改变,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仍可能保持区间波动模式。此外,新的五年发展始于2021年。从“十四五”计划纲要来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已成为重要目标。
1.招商证券:市场回归繁荣主线
2021年3月,预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行趋势,市场将回归繁荣主线。利润增长高、估值相对合理的板块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PEG小于1将成为市场思考的主线。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正在加速好转,特别是海外经济正在加速从疫情中复苏,预计一季度增速会很高。另一方面,全球无风险利率上升趋势加快,反映了经济好转和通胀上升,但利率尚未达到收紧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使用高利润增长率来对冲利率上升带来的估值压力。所以在低估值板块,PEG≤1的中小成长股更划算。
在产业配置层面,全球经济加速好转,美国房地产加速进入上行周期,中国房地产进入上行完成周期,全球房地产在后周期时期蓬勃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加速复苏,全球对消费电子和机电产品的需求正在加速,科技有望回归上行周期。新的五年发展从2021年开始。从“十四五”规划纲要来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新的发展优势”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包括“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实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将全面提升。
第一,技术制造。全球经济正在加速,主要消费电子产品、机电产品、中间产品和半导体进入上行周期。经过之前的调整,科技制造业估值回到历史低位估值附近,属于PEG策略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与此同时,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将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问题。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将升级,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专注于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设备、新能源、军事等科技制造领域
二是全球房地产周期后,家具、家电、消费建材、机电产品等出口导向型房地产后周期制造。欧美经济正在加速好转,美国启动新一轮1.9万亿刺激政策,美国房地产进入加速上行周期。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也在加速,金砖国家进口增速大幅提升。从中国出口结构来看,家具、家电、消费建材和家用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继续回升。中国房地产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加速上行,去年建设增速大幅提升。今年,中国有望进入竣工高峰,这将为房地产的后周期带来需求。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但消费受到疫情的抑制,替代消费预计在2021年大幅反弹。
2.郭进证券:指数将在这个范围内波动
从基本面、流动性、资本角度。从基本面来看,表现如日中天,高成长并不稀缺。随着全球经济的大概率共振复苏,各大行业的业绩开始同步上升,尤其是上游行业开始加速复苏,所以这两年行业业绩的分化可能会有所缓解,一些高估值行业的相对基本面优势可能并不显著。
从宏观流动性来看,虽然短期货币信贷拐点和政策收缩存在差异,但中期宏观流动性由松转紧更有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高估值板块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压力,低估值板块的安全边际比较突出;从微观基金的角度来看,一季度基金发行开局良好后,后续的发行可能会处于高位下跌,近两年新发行基金所代表的增量基金和市场风格的正反馈可能会反转为负反馈。市场风格拐点由保险、私募、外资等绝对收益机构主导,交易属性在右侧的公募基金是跟随者。
总体而言,指数区间波动,在结构性市场条件下,配置“低估值、顺周期涨价、房地产完成链、困境反转”。低估值:银行、保险等。一方面低估值的安全边际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利率曲线的陡度;顺周期涨价: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在需求扩大的背景下,产能利用率仍然很高。过去几年资本支出不足,短时间内产能扩张不足。看好供需结构较好的品种涨价会持续到第三季度;房地产完成链:家具、消费建材等。中美两国房地产市场完成链的高度繁荣,将对家具、消费建材等行业的表现形成有力支撑;困境反转:航空、机场、酒店、旅游等。行业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随着疫情的控制,根本拐点出现。
3.郭盛证券:市场仍处于上升窗口期
去年年底以来,a股新年行情大大超出预期,上证综指一度突破3700点,创下五年新高。不仅如此,香港股市在2021年初引领世界,我们早先预测的“清明”牛市也开始了。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市场持续大幅调整,引发市场对“牛年熊市”的担忧。但我们认为,目前的调整已经基本结束,市场不必过度恐慌。首先,在本轮市场调整中,A的核心原因仍然在于年初以来的过度上涨,但经过近期的持续调整,前期快速上涨所积累的恐高症和获利回吐情绪已经明显释放。其次,美国债务利率的快速上升也引起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导致全球科技的共振调整和白马板块的高估值。但最近,美联储一再重申,将保持货币宽松政策,至少在短期内,而不用担心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截至4月,大盘仍处于上行窗口,建议顺势调整,做好逢低反击的准备:1。全球经济继续复苏,疫情加速好转。2.全球货币政策仍然宽松,财政刺激继续增加。2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1.9万亿美元的纾困法案。3.国内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了。4.这两次会议于3月5日举行,推动国内市场政策预期升温。
在投资策略方面,建议投资者从三个方面积极参与。第一条战线是全球共振复苏下的化工、石油石化、有色等行业;第二条战线是政策预期高、长期繁荣良好的新能源、半导体、军事等行业;第三条战线是印花税调整不会改变港股牛市,继续关注港股科技巨头和价值领袖。
4.东莞证券:板块将继续轮换
从2021年3月的市场环境来看,海外疫情好转推动经济复苏,国内经济平稳复苏,基本面因素持续改善。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将发布更多改革政策措施,加快两会后政策的逐步落实。此外,3月份融资和不减持压力可能会适度缓解。此外,央行到期资金金额较小,3月份流动性可能会适度改善。市场高位波动,短期技术面减弱。美国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略微扰乱了市场。但国内经济有强劲的稳步复苏趋势,行业热点分化但仍保持适度轮换。没有必要对市场前景过于悲观。预计3月份市场会逐渐企稳,注意成交量和板块轮换的连续性。
在操作上,建议选择正确的布局。行业方面,建议关注金融、房地产、化工、有色金属、建筑、机械、家电、餐饮、医药、TMT等行业。
5.悦凯证券:顺周期市场有望继续
最近市场开始调整,前期大众持股的松动拖累了市场走势。市场“28分化”明显改善,市场风格由大盘股向中小盘股蔓延。
从宏观角度看,随着疫苗的全面普及,美国经济基本面继续复苏;大宗商品供求结构趋紧,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从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性通货膨胀;新一轮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已通过协调程序,预计将于3月中旬发布。在多种因素的催化下,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无法维持在1%以下的历史低位,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一度突破飙升的1.6%关口。人们认为,短期10年期美国债券收益率的快速大幅上升,必然会加剧投资者的担忧,增加美国股市的波动性,从而对a股市场造成干扰。
从结构上看,虽然全球经济整体复苏,但速度不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不同。中国的货币政策是“稳”“不急转”,资本市场对估值更敏感。如上所述,市场的“28年差异化”最近有了显著改善,热点也从高价值消费转向了由基本面支撑的低价值顺周期行业。
因此,相对于轨道好、高确定性大消费、新能源等行业的投资机会,资本更有可能在基本面支撑、估值弹性和利润弹性匹配较好的顺周期行业寻找机会,顺周期市场有望继续演绎。但与此同时,估值区间合理的白马蓝筹股仍然具有配置价值。总的来说,目前的“性价比”可能是市场的首要考虑。对于3月份的黄金股票组合,要综合考虑均衡配置、性价比和良好的轨迹,结合3月份两会可能提前回暖的板块。
6.山西证券:a股继续波动
3月份a股市场将继续波动,在国内货币政策(宏观流动性)保持稳定、两协会利好释放政策的前提下,预计震荡中心将有一定上升。市场内部结构将进一步调整,集团股、价值和成长型领军企业上涨乏力,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将继续打压其高估值;相反,低估值、亲周期、中小板块也有望进一步努力。
考虑到企业基本面回升的连续性和支撑性,小盘股胜率比较低,不建议深度参与。我们建议关注全球经济复苏周期下上升逻辑扎实清晰的顺周期中上游行业,如有色金属、化工、机械等行业。
此外,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催化海外通胀预期,全球“接水”的流动性预期将越来越强,美联储可能会提前做出反应。“接水”的预期一旦达成或实现,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也建议,估值较低、受益于通胀和加息的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板块,应部署在底层仓,并做好防范。
7.中银证券:市场风险偏好可能波动
基本面修复的趋势还在继续。在第一季度报告的市场布局中,市场仍将处于由业绩因素主导的环境中。一季度基本面大幅上扬,内需持续改善;年初配置窗口下,市场流动性环境保持合理充裕,市场风险偏好因海外疫情反复或复苏节奏受阻而波动。但是,市场利润的上升趋势和增量资本进入市场的趋势保持不变,市场仍将处于上升趋势。
在行业配置方面,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有色金属、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还是高的,但估值也高,要把握性能和估值的匹配度;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已经进入业绩消化和估值阶段,预计股价波动将明显放大;基本消费估值偏高,但如果有过冲,可以逢低介入。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国改、半导体、新三板精选层带来的投资机会。
8.工业证券:中上游周期利润快速修复
保持年度战略“新格局权益时代”的刷新,关注市场,把握多窗口期。中美之间的经济复苏和全球复苏是当前市场的主线。美国财政刺激法案,低库存,中美房地产周期共振,中国PPI进入同比正的上行区间,周期中上游利润迅速修复。与此同时,最近全球市场情绪相对较高,日经225指数触及30年高点,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配置上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选择全球复苏+“Bid Trade”复苏主线+PPI向上,关注化工、有色金属、机械、家电、汽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成长链中上游材料设备;其次,影视、医疗美容、餐饮旅游、免税、医药等服务型消费,受益于疫情的逐步恢复。我们在2021年3月选择了金股:华友钴、万华化工、龙基、AVIC光电、金地、海尔之家、无锡药明康德、锦江酒店、三环集团、兴业银行。
9.国信证券:整体上升趋势没有改变
展望3月,市场整体上行趋势不变。一方面,从市场的驱动因素来看,我们认为,市场在后期推导时,基本面转折比流动性转折更重要;事后看来,在许多情况下,政策转向收紧并不是市场的最高点。虽然目前流动性最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流动性或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增加市场波动,但不会改变市场趋势;至于本轮基本面的拐点,我们判断可能要到第三季度才会出现。另一方面,从市场估值情况来看,过去市场见顶往往具有“补增”、“淘汰低价股”的特点,使得整体市场估值偏高。但目前a股整体估值并不贵,只有部分品种突破了历史上限,所以市场见顶的可能性较小,后续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轮换扩散机会。结构上,在经济复苏、利润周期上行、PPI回升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关注利润弹性较大的顺周期性品种。
10.太平洋证券:低估值业绩品种是核心
最近“抱团股”回调拖累市场,主要是国内外微资变化所致。结合近期的市场表现,即使之前的集团控股品种解体,资金依然流向有业绩支撑的顺周期、低估值的业绩品种,结构依然是核心。近期表现不错的沪深1000指数成份股市值处于整个市场的中上水平,不能代表a股市场尾部的小盘股。所以最近的风格转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a股市场从大票到小票的转换。短期外部流动性将继续宽松友好,本币将保持紧张平衡,经济仍在复苏。但担心收紧会继续影响偏风,微观流动性需要关注。在美元疲软和紧缩担忧的双重背景下,要注意外资结构的分化;国内公募放缓,市场波动加大,赎回和仓位调整压力加大。3月后,两个协会的政策和第一季度报告的预期逐渐兑现,市场进入收获期,下半年的春天躁动不安。
在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关注顺周期市场的扩张和子行业的主导产业。一是货币“紧平衡”中的估值修复品种:各子行业龙头;第二,受益于经济复苏且被低估的品种:银行和保险;第三,受益于出口驱动和补充库存的中游制造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和机械;第四,“消费的内部循环”:旅游饭店和航空业中的选择性消费;五、“科技内循环”: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